csdn最全python自动化测试面试题详解

2023-11-19

前言#

随着行业的发展,编程能力逐渐成为软件测试从业人员的一项基本能力。因此在笔试和面试中常常会有一定量的编码题,主要考察以下几点。

  • 基本编码能力及思维逻辑
  • 基本数据结构(顺序表、链表、队列、栈、二叉树)
  • 基本算法(排序、查找、递归)及时间复杂度

除基本算法之外,笔试面试中经常会考察以下三种思想:

  • 哈希
  • 递归
  • 分治

目录

前言#

哈希#

 列表去重

使用集合(结果为升序) 

使用字典

使用排序

使用列表生成式

lambda + reduce(大才小用)

while

列表分组

海量数据top K

1. 问题描述

2. 当前解决方案

3. 解决方案

 两数之和

递归问题

阶乘#

斐波那切数列 

跳台阶

题目描述

变态跳台阶

题目描述

快速排序#

二分查找#

二叉树遍历#

二叉树最大深度#

相等二叉树判断#

平衡二叉树判断#

其他#

字符串统计#

统计重复最多的n个字符#

字符串反转#

判断括号是否闭合#

合并两个有序列表,并保持有序#

两个队列实现一个栈#


哈希#

哈希即Python中的映射类型,字典和集合,键值唯一,查找效率高,序列(列表、元祖、字符串)的元素查找时间复杂度是O(n),而字典和集合的查找只需要O(1)。
因此哈希在列表问题中主要有两种作用:

  1. 去重
  2. 优化查找效率

 列表去重

   待去重列表
   lt1 = [1,3,2,3,4,5,3,5]

使用集合(结果为升序) 

lt2 = list(set(lt1))

使用字典

lt2 = list({}.fromkeys(lt1).keys())

使用排序

lt2 = sorted(set(lt1),key=lt1.index)

使用列表生成式

lt2 = []
[lt2.append(i) for i in lt1 if not i in lt2]

即:

lt2 = []
for i in lt1:
    if i not in lt2:
        lt2.append(i)

lambda + reduce(大才小用)

func = lambda x,y:x if y in x else x + [y]  
lt2 = reduce(func, [[], ] + lt1)

while

for x in lt1:
    while lt1.count(x)>1:
        del lt1[lt1.index(x)]

列表分组

问题:最近遇到一个小问题,需要对列表中的元素分组,保证每组元素的和尽可能平衡,最后返回每组的值和所对应的下标,这里对处理办法进行记录,方便以后查看。  

  解决思路

    step1: 对列表进行排序,新建输出的空列表out_list[N];

    step2: 根据需要分组的个数NN,每次遍历NN个元素;

    step3: 循环执行step2,前后两次交替分配;

    step4: 处理最后未分配的元素,依次分配给out_list。

  代码

def listGroupBySum(arr, N):
    sorted_arr = sorted(enumerate(arr), key=lambda x:x[1])  # index: x[0]  value: x[1]
    out_list = [[] for i in range(N)]
    
    for i in range(len(arr) // N):
        for j in range(N):
            if i % 2 == 0:
                out_list[j].append(sorted_arr[i*N+j])
            else:
                out_list[N-j-1].append(sorted_arr[i*N+j])
    
    # the remain items of arr
    for i in range(len(arr) // N * N, len(arr)):
        out_list[i%N].append(sorted_arr[i])
        
    return out_list

  例子:

海量数据top K

1. 问题描述

在大规模数据处理中,常遇到的一类问题是,在海量数据中找出出现频率最高的前K个数,或者从海量数据中找出最大的前K个数,这类问题通常称为“top K”问题,如:在搜索引擎中,统计搜索最热门的10个查询词;在歌曲库中统计下载率最高的前10首歌等等。

2. 当前解决方案

针对top k类问题,通常比较好的方案是【分治+trie树/hash+小顶堆】,即先将数据集按照hash方法分解成多个小数据集,然后使用trie树或者hash统计每个小数据集中的query词频,之后用小顶堆求出每个数据集中出频率最高的前K个数,最后在所有top K中求出最终的top K。

实际上,最优的解决方案应该是最符合实际设计需求的方案,在实际应用中,可能有足够大的内存,那么直接将数据扔到内存中一次性处理即可,也可能机器有多个核,这样可以采用多线程处理整个数据集。

本文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介绍了适合相应应用场景的解决方案。

3. 解决方案

3.1 单机+单核+足够大内存

设每个查询词平均占8Byte,则10亿个查询词所需的内存大约是10^9*8=8G内存。如果你有这么大的内存,直接在内存中对查询词进行排序,顺序遍历找出10个出现频率最大的10个即可。这种方法简单快速,更加实用。当然,也可以先用HashMap求出每个词出现的频率,然后求出出现频率最大的10个词。

3.2 单机+多核+足够大内存

这时可以直接在内存中实用hash方法将数据划分成n个partition,每个partition交给一个线程处理,线程的处理逻辑是同3.1节类似,最后一个线程将结果归并。

该方法存在一个瓶颈会明显影响效率,即数据倾斜,每个线程的处理速度可能不同,快的线程需要等待慢的线程,最终的处理速度取决于慢的线程。解决方法是,将数据划分成c*n个partition(c>1),每个线程处理完当前partition后主动取下一个partition继续处理,直到所有数据处理完毕,最后由一个线程进行归并。

3.3 单机+单核+受限内存

这种情况下,需要将原数据文件切割成一个一个小文件,如,采用hash(x)%M,将原文件中的数据切割成M小文件,如果小文件仍大于内存大小,继续采用hash的方法对数据文件进行切割,直到每个小文件小于内存大小,这样,每个文件可放到内存中处理。采用3.1节的方法依次处理每个小文件。

3.4 多机+受限内存

这种情况下,为了合理利用多台机器的资源,可将数据分发到多台机器上,每台机器采用3.3节中的策略解决本地的数据。可采用hash+socket方法进行数据分发。

从实际应用的角度考虑,3.1~3.4节的方案并不可行,因为在大规模数据处理环境下,作业效率并不是首要考虑的问题,算法的扩展性和容错性才是首要考虑的。算法应该具有良好的扩展性,以便数据量进一步加大(随着业务的发展,数据量加大是必然的)时,在不修改算法框架的前提下,可达到近似的线性比;算法应该具有容错性,即当前某个文件处理失败后,能自动将其交给另外一个线程继续处理,而不是从头开始处理。

Top k问题很适合采用MapReduce框架解决,用户只需编写一个map函数和两个reduce 函数,然后提交到Hadoop(采用mapchain和reducechain)上即可解决该问题。对于map函数,采用hash算法,将hash值相同的数据交给同一个reduce task;对于第一个reduce函数,采用HashMap统计出每个词出现的频率,对于第二个reduce 函数,统计所有reduce task输出数据中的top k即可。

 两数之和

给定一个整数数组 nums 和一个目标值 target,请你在该数组中找出和为目标值的那 两个 整数,并返回他们的数组下标。

你可以假设每种输入只会对应一个答案。但是,你不能重复利用这个数组中同样的元素。

示例:

给定 nums = [2, 7, 11, 15], target = 9

因为 nums[0] + nums[1] = 2 + 7 = 9
所以返回 [0, 1]

1

2

3

4

5

6

7

8

class Solution:

    def twoSum(self, nums, target):

         if len(num)<2:

                print None#如果数字的长度小于2,直接返回None

         for in range(0,len(num)-1):

            for in range(i+1,len(num)):

                if num[i]+num[j]=target:

                    return i+j

递归问题

递归是一种循环调用自身的函数。可以用于解决以下高频问题:

  • 阶乘
  • 斐波那切数列
  • 跳台阶、变态跳台阶
  • 快速排序
  • 二分查找
  • 二叉树深度遍历(前序、中序、后序)
  • 求二叉树深度
  • 平衡二叉树判断
  • 判断两颗树是否相同

递归是一种分层推导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解决问题的思想。递归可快速将问题层级化,简单化,只需要考虑出口和每层的推导即可。
如阶乘,要想求n!,只需要知道前一个数的阶乘(n-1)!,然后乘以n即可,因此问题可以转为求上一个数的阶乘,依次向前,直到第一个数。
举个通俗的例子:
A欠你10万,但是他没那么多钱,B欠A 8万,C欠B 7万 C现在有钱。因此你要逐层找到C,一层一层还钱,最后你才能拿到属于你的10万。

编写递归函数有两个要点:

  1. 出口条件,可以不止一个
  2. 推导方法(已知上一个结果怎么推导当前结果)

阶乘#

求n的阶乘

  • 出口:n = 1 时,返回1
  • 推导:(n-1)层的结果 * n

代码如下:

 

Copy

def factorial(n): if n == 1: # 出口 return 1 return factorial(n-1) * n # 自我调用求上一个结果,然后推导本层结果

也可以简写为 factorial = lambda n: 1 if n==1 else factorial(n-1) * n

斐波那切数列 

问题描述

斐波那切数列0,1,1,2,3,5,8,13,21,34,55……从第三项起,每一项都是紧挨着的前两项的和。写出计算斐波那切数列的任意一个数据项递归程序。

输入格式

输入所求的项数。

输出格式

    输出数据项的值。

输入样例fbi.in

    10

输出样例fbi.out

    34

#include<iostream>
#include<cstdio>
#include<algorithm>
#include<cstring>
#include<string>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dg(int m)
{
    if(m==1)return 0;
    if(m==2)return 1;
    else return dg(m-1)+dg(m-2);
}
int main()
{
    int m;
    cin>>m;
    cout<<dg(m);
    return 0;
}

跳台阶

题目描述

一只青蛙一次可以跳上1级台阶,也可以跳上2级。求该青蛙跳上一个n级的台阶总共有多少种跳法(先后次序不同算不同的结果)。

 1 public class Main08 {
 2 
 3     /*
 4      * 一只青蛙一次可以跳上1级台阶,也可以跳上2级。
 5      * 求该青蛙跳上一个n级的台阶总共有多少种跳法(先后次序不同算不同的结果)。
 6      */
 7     
 8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9         // TODO Auto-generated method stub
10         int num = Main08.JumpFloor(4);
11         System.out.println(num);
12     }
13     
14     public static int JumpFloor(int target) {
15         if(target == 1) {
16             return 1;
17         }
18         if(target == 2) {
19             return 2;
20         }
21         
22         return JumpFloor(target-1) + JumpFloor(target-2);
23     }
24 
25 }

变态跳台阶

题目描述

一只青蛙一次可以跳上1级台阶,也可以跳上2级……它也可以跳上n级。求该青蛙跳上一个n级的台阶总共有多少种跳法。

 1 /*
 2  * 一只青蛙一次可以跳上1级台阶,也可以跳上2级……它也可以跳上n级。求
 3  * 该青蛙跳上一个n级的台阶总共有多少种跳法。
 4  */
 5 
 6 import java.util.Scanner;
 7 
 8 public class Main09 {
 9 
10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11         // TODO Auto-generated method stub
12         Scanner sc = new Scanner(System.in);
13         int target = sc.nextInt();
14         int times = Main09.JumpFloorII(target);
15         System.out.println(times);
16     }
17     
18     public static int JumpFloorII(int target) {
19         if(target == 0) {
20             return 0;
21         }
22         if(target == 1) {
23             return 1;
24         }
25 
26         return 2*JumpFloorII(target-1);
27     }
28 
29 }

这两道题目都是斐波那契数列的扩展。

跳台阶:每一次只能跳1阶或者2阶;

所以F(1) = 1;

F(2) = F(2-1) + F(2-2);  ----------→ F(2-1) :青蛙第一次跳了一个台阶后的情况。 举例排列的话就是 1 x, x 为 1。 F(2-2):青蛙第一次跳了两个台阶的情况。举例排列的话就是 2 。

F(3) = F(3-1) + F(3-2); ----------→ F(3-1):青蛙第一次跳了一个台阶后的情况。F(3-2):青蛙第一次跳了两个台阶的情况。  。。。。。以此类推。

F(n) = F(n-1) + F(n-2); 

变态跳台阶:每一次只能跳1阶或者2阶或者3阶.......n阶。

F(1) = 1;

F(2) = F(2-1) + F(2-2);  ----------→ F(2-1) :青蛙第一次跳了一个台阶后的情况。 举例排列的话就是 1 x, x 为 1。 F(2-2):青蛙第一次跳了两个台阶的情况。举例排列的话就是 2 。

F(3) = F(3-1) + F(3-2) + F(3-3); ----------→ F(3-1):青蛙第一次跳了一个台阶后的情况。F(3-2):青蛙第一次跳了两个台阶的情况。  。。。。。以此类推。

............

F(n-1) = F(n-2) + F(n-3) + ......+ F(1) + F(0); 

F(n) = F(n-1) + F(n-2) + ......+ F(1) + F(0);

根据F(n-1)的表达式和F(n) 的表达式 我们可以轻松的推出:F(n) = 2 * F(n-1);   这样就得到了 我们的迭代表达式。

快速排序#

快速排序的是想是选一个基准数(如第一个数),将大于该数和小于该数的分成两块,然后在每一块中重复执行此操作,直到该块中只有一个数,即为有序。

  • 出口:列表长度为1(<2)时,返回列表
  • 选择一个数,(将小于该数的序列)排序结果 + 基准数 + (大于该数的序列)排序结果
def quick_sort(l): 
    if  len(l) < 2:
         return l
    target = l[0]  # 以第一个数为基准数
    low_part, eq_part, high_part = [], [target], []
    for i in l[1:]:
        if i < target:
            low_part.append(i)
        elif i == target:
            eq_part.append(i)
        else:
            high_part.append(i)
    return quick_sort(low_part) + eq_part + quick_sort(high_part)

二分查找#

二分查找需要序列首先有序。思想是先用序列中间数和目标值对比,如果目标值小,则从前半部分(小于中间数)重复此查找,否则从后半部分重复此查找。

  • 出口1:中间数和目标数相同,返回中间数下标
  • 出口2:列表为空,返回未找到
  • 推导:
def bin_search(l, n): 
    if not l:
        return None
    mid = len(l) // 2
    if l[mid] == n:
        return mid
    if l[mid] > n:
       return bin_search(l[:mid])
    return  bin_search(l[mid+1:])

二叉树遍历#

二叉树是非常常考的一种数据结构。其基本结构就是一个包含数据和左右节点的一种结构,使用Python类描述如下:

 
class Node(object):
    def __init__(self, data, left=None, right=None):
        self.data = data
        self.left = left
        self.right = right

二叉树的遍历分为分层遍历(广度优先)和深度遍历(深度优先)两种,其中深度遍历又分为前序、中序、后序三种。

分层遍历由于每次处理多个节点,使用循环解决更加方便一点(也可以是使用递归解决)。
分层遍历代码如下:

class Node(object):
    def __init__(self, data, left=None, right=None):
        self.data = data
        self.left = left
        self.right = right

深度遍历

  • 出口:节点为None
  • 推导:
    • 前序:打印当前节点-》遍历左子树 -》遍历右子树
    • 中序:遍历左子树 -》打印当前节点-》遍历右子树
    • 后序:遍历左子树 -》遍历右子树-》打印当前节点

以前序为例:

def deep(root):
    if root is none:
        return
    [print(root.data), deep(root.left), deep(root.right)]

二叉树最大深度#

二叉树最大深度即其左子树深度和右子树深度中最大的一个加上1(当前节点)。由于二叉树的每一个左右节点都是一个二叉树,这种层层嵌套的结构非常适合使用递归求解。

  • 出口:节点为空,深度返回0
  • 推导:左子树深度和右子树深度中最大的一个 + 1
def max_depth(root):
    if not root:
        return 0
    return max([max_depth(root.left), max_depth(root.right)]) + 1

相等二叉树判断#

相等二叉树是只,一个二叉树,节点数据相同,左右子树也完全相同。由于左右子树也是一个二叉树,因此也可以使用递归求解。

  • 出口:最后的节点都为None时,两个相等,返回True
  • 推导:判断两个节点数据是否相等,左子树是否相等(递归),右子树是否相等(递归)
def is_same_tree(p, q):
    if p is None and q is None:
        return True
    elif p and q:
        return p.data == q.data and is_same_tree(p.left, q.left) and is_same_tree(p.right, q.right)

平衡二叉树判断#

平衡二叉树是指,一个二叉树的左右子树的高度差不超过1。平衡二叉树的左右子树也应该是平衡二叉树,因此这也是一个递归问题。

  • 出口:两个节点都为None时,返回True(平衡)
  • 判断左子树和右子树深度的差<=1,并且左右子树都是平衡二叉树(递归)

注:这里需要使用以上求二叉树深度的方法

def max_depth(root):
    if not root:
        return 0
    return max([max_depth(root.left), max_depth(root.right)]) + 1

def is_balance_tree(root):
    if root is None:
        return True
    return abs(max_depth(root.left)-max_depth(root.right))<=1 and is_balance_tree(root.left) and is_balance_tree(root.right)

其他#

字符串统计#

str1 = 'abcdaacddceea'
set1 = set(str1)
result = [(char, str1.count(char)) for char in set1]
print(result)

统计重复最多的n个字符#

from collections import Counter
c = Counter('abcdaacddceea')
print(c.items())
print(c.most_common(3))

字符串反转#

  • 简单字符串反转
    Python中字符串反转方式非常多,而且比较高效,可以使用反向切片或者reverse实现。
'abcefg'[::-1]
''.join(reversed('abcdefg'))
  • 包含数字字母的字符串,仅反转字母
    可以通过遍历判断,如果是字母则取其对应反转索引位置的字母,如果是数字则取当前数字。
a = 'abc123efg'
l = len(a)
r = []
for i,c in enumerate(a):
    r.append(c) if c.isdigit() else r.append(a[l-i-1])    
print(''.join(r))

判断括号是否闭合#

这是栈使用的一个经典示例,思路为,遇到正括号则入栈,遇到反括号则和栈顶判断,如果匹配则匹配的正括号出栈(完成一对匹配),否则打印不匹配,break退出。

 
text = "({[({{abc}})][{1}]})2([]){({[]})}[]"

def is_closed(text)
    stack = []  # 使用list模拟栈, stack.append()入栈, stack.pop()出栈并获取栈顶元素
    brackets = {')':'(',']':'[','}':'{'}  # 使用字典存储括号的对应关系, 使用反括号作key方便查询对应的括号
    for char in text:
        if char in brackets.values():   # 如果是正括号,入栈
            stack.append(char)
        elif char in brackets.keys():  # 如果是反括号
            if brackets[char] != stack.pop():  # 如果不匹配弹出的栈顶元素
                return False
    return True

print(is_closed(text))

合并两个有序列表,并保持有序#

常见的解法有两种:

  • 连接 + 排序,时间复杂度度为O((m+n)log2(m+n))
  • 两个队列根据大小依次弹出,时间复杂度度约为O(m+n)

依次出队列的逻辑为:

  • 队列1为空,队列2不为空,从队列2弹出一个数据
  • 队列2为空,队列1不为空,从队列1弹出一个数据
  • 两个都不为空,判断两个对队列顶端哪个小,从哪个列表弹出一个数据

以下为使用Python列表模拟两个队列依次弹出的示例。
由于Python列表尾部弹出list.pop()的的操作效率O(1),比首部弹出list.pop(0)的操作效率O(n)更高,因此我们先按从大到小排序,最后在执行一次反转。

list1 = [1,5,7,9]
list2 = [2,3,4,5, 6,8,10,12,14]
result = []
for i in range(len(list1) + len(list2)):
    if list1 and not list2:
        result.append(list1.pop())
    elif list2 and not list1:
        result.append(list2.pop())
    else:
        result.append(list1.pop()) if list1[-1] > list2[-1] else result.append(list2.pop())  # 弹出顶端大的数
result.reverse()  # 执行反转
print(result)

两个队列实现一个栈#

队列是先入先出,栈是先入后出。
使用两个队列实现栈的方式有很多种,主要分为优化入栈和优化出栈两种,以下为优化入栈的一种实现方法。

  • 入栈时直接存入队列q1
  • 出栈时,将q1中元素依次放入q2, 直到最后一个元素,弹出元素,然后将q2中元素重新依次放回q1

实现代码如下:

import queue

class Stack(object):
    def __init__(self):
        self.q1 = queue.Queue()
        self.q2 = queue.Queue()

    def push(self, value):
        self.q1.put(value)

    def pop(self):
        while self.q1.qsize() > 1:
            self.q2.put(self.q1.get())
        value = self.q1.get()
        while not self.q2.empty():
            self.q1.put(self.q2.get())
        return value

测试代码:

 
s = Stack()
[s.push(i) for i in [1,2,3,4,5,6,7]]
print(s.pop())
print(s.pop())
print(s.pop())
print(s.pop())

打印结果为:

7
6
5
4

本文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您发现有涉嫌抄袭侵权的内容,请联系:hwhale#tublm.com(使用前将#替换为@)

csdn最全python自动化测试面试题详解 的相关文章

  • Selenium小技巧!

    Chrome DevTools 简介 Chrome DevTools 是一组直接内置在基于 Chromium 的浏览器 如 Chrome Opera 和 Microsoft Edge 中的工具 用于帮助开发人员调试和研究网站 借助 Chro
  • 基于电源完整性的PCB设计原则

    基于电源完整性的一些PCB设计建议 1 尽量减少电源和地通路之间的环路电感 在相邻的层上分配电源和接地面时 使用尽可能薄的电介质 2 通过在平面之间使用尽可能高的介电常数来获得平面之间的最低阻抗 与尽可能薄的介电常数设计保持一致 3 使用尽
  • 软件测试|Pydantic详细介绍与基础入门

    简介 Pydantic 是一个强大的 Python 库 用于数据验证和解析 特别是用于处理 JSON 数据 它的主要目标是使数据验证和解析变得简单 直观和可维护 本文将介绍 Pydantic 的基础知识 包括如何定义模型 验证数据以及处理错
  • C++ 中 const 和 constexpr 关键字解析:常量、函数和指针

    很多 C 的初学者看到 const 这个关键字的第一反应都是一头雾水 主要是因为 const 可 以出现在很多的位置 以及后面加入的 constexpr 更是常常感到困惑 今天就为大家一一解释出现它们的含义和以及作用 const 关键字 c
  • Go 语言运算符详解:加法、算术、赋值、比较、逻辑和位运算符全面解析

    运算符用于对变量和值执行操作 加号运算符 将两个值相加 如下面的示例所示 示例代码 package main import fmt func main var a 15 25 fmt Println a 尽管加号运算符通常用于将两个值相加
  • 软件测试|Pydantic处理时间类型数据

    简介 我们之前介绍过使用 pydantic 验证数据 比如校验数据的格式等 但是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 还有一种数据是需要我们验证的 比如时间数据 时间数据不同于字符串 列表等数据 与他们的验证不一样 本文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pydantic
  • 一篇文章带你了解Python常用自动化测试框架——Pytest

    2024软件测试面试刷题 这个小程序 永久刷题 靠它快速找到工作了 刷题APP的天花板 CSDN博客 文章浏览阅读2 3k次 点赞85次 收藏11次 你知不知道有这么一个软件测试面试的刷题小程序 里面包含了面试常问的软件测试基础题 web自
  • 新手也能看懂的【前端自动化测试入门】

    2024软件测试面试刷题 这个小程序 永久刷题 靠它快速找到工作了 刷题APP的天花板 CSDN博客 文章浏览阅读2 3k次 点赞85次 收藏11次 你知不知道有这么一个软件测试面试的刷题小程序 里面包含了面试常问的软件测试基础题 web自
  • 做测试不会 SQL?超详细的 SQL 查询语法教程来啦!

    前言 作为一名测试工程师 工作中在对测试结果进行数据比对的时候 或多或少要和数据库打交道的 要和数据库打交道 那么一些常用的sql查询语法必须要掌握 最近有部分做测试小伙伴表示sql查询不太会 问我有没有sql查询语法这一块的文档可以学习
  • 图片编辑软件有哪些好用的?这几款快收藏吧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 精心拍摄了一组照片 却发现有些角度不对 光线不够好 或者想要给图片加上一些特别的滤镜效果来达到心目中的样子 这时 你就需要一款合适的图片编辑软件了 但是 市面上的图片编辑软件琳琅满目 哪一款才是适合自己的呢 别担心 今
  • 语音翻译软件app哪家好?帮你和外国人无碍交流的软件分享

    在和外国人交流的时候发现听不懂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 谁让我们的英语没学好呢 这种时候还是得寻求其他人的帮助 不过万一要是在只有你一个人的情况下又怎么办呢 俗话说 求人不如求己 那还是得在自己手机里时刻准备好能够翻译英语的工具呀 今天就给大家分
  • 像素高低:影响照片质量、分辨率与细节表现的奥秘

    在数字摄影时代 像素成为了衡量照片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 那么 什么是像素 像素的高低又如何影响照片的质量 分辨率和细节表现呢 本文将为您揭开这个奥秘 首先 我们来了解一下像素的基本概念 像素 Pixel 是组成数字图像的基本单元 通常由字母
  • 程序员找工作难!拿到外包公司的 offer 我应该去么?

    引言 前一阵子有一个帖子引起了非常广泛的讨论 描述的就是一个公司的外包工作人员 加班的时候因为吃了公司给员工准备的零食 被公司的HR当场批评 这个帖子一发出来 让现在测试行业日益新增的外包公司备受关注 那么外包公司和非外包公司有什么样的不一
  • Synchronized 锁机制

    为了避免临界区的竞态条件发生 可以用非阻塞式的原子变量 也可以用阻塞式的锁 Java 多线程的锁都是 对象锁 采用互斥的方式让同一时刻只有一个线程能够持有对象锁 从而进入临界区 而其它线程只能阻塞等待 因此不用担心线程上下文切换造成共享资源
  • 外包干了2个月,技术倒退2年。。。

    先说一下自己的情况 本科生 20年通过校招进入深圳某软件公司 干了接近4年的 功能测试 今年国庆 感觉自己不能够在这样下去了 长时间呆在一个舒适的环境会让一个人堕落 而我已经在一个企业干了四年的功能测试 已经让我变得不思进取 谈了3年的女朋
  • 15:00面试,15:06就出来了,问的问题有点变态。。。

    从小厂出来 没想到在另一家公司又寄了 到这家公司开始上班 加班是每天必不可少的 看在钱给的比较多的份上 就不太计较了 没想到9月一纸通知 所有人不准加班 加班费不仅没有了 薪资还要降40 这下搞的饭都吃不起了 还在有个朋友内推我去了一家互联
  • 新画图不好用?『 图层困扰?』『 剪切板拷贝失败?』旧版画图软件yyds

    樊梓慕 个人主页 个人专栏 C语言
  • 外包干了3个月,技术退步明显。。。。。

    先说一下自己的情况 本科生 20年通过校招进入广州某软件公司 干了接近3年的 功能测试 今年年初 感觉自己不能够在这样下去了 长时间呆在一个舒适的环境会让一个人堕落 而我已经在一个企业干了3年的功能测试 已经让我变得不思进取 谈了2年的女朋
  • 如何应对Android面试官-> 玩转 ViewPager 懒加载

    前言 ViewPager 缓存页面与预加载机制 通常我们 ViewPager 在使用的是一般都是结合 Fragment 一起使用 我们先来搭一个简单的使用界面 最终搭建出来的效果如下 简单的 ViewPager Fragment 的实现 比
  • 深入解析 YAML 配置文件:从语法到最佳实践

    一 认识YAML YAML YAML Ain t Markup Language 是一种人类可读的数据序列化语言 它的设计目标是使数据在不同编程语言之间交换和共享变得简单 YAML采用了一种简洁 直观的语法 以易于阅读和编写的方式表示数据结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