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内部类总结

2023-05-16

内部类是指在一个外部类的内部再定义一个类。类名不需要和文件夹相同。内部类可以是静态static的,也可用public,default,protected和private修饰。(而外部顶级类即类名和文件名相同的只能使用public和default)。

注意:内部类是一个编译时的概念,一旦编译成功,就会成为完全不同的两类。对于一个名为outer的外部类和其内部定义的名为inner的内部类。编译完成后出现outer.class和outer$inner.class两类。所以内部类的成员变量/方法名可以和外部类的相同。

1. 成员内部类

成员内部类,就是作为外部类的成员,可以直接使用外部类的所有成员和方法,即使是private的。同时外部类要访问内部类的所有成员变量/方法,则需要通过内部类的对象来获取。要注意的是,成员内部类不能含有static的变量和方法。因为成员内部类需要先创建了外部类,才能创建它自己的。在成员内部类要引用外部类对象时,使用outer.this来表示外部类对象;而需要创建内部类对象,可以使用outer.inner obj = outerobj.new inner();

public class Outer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Outer outer = new Outer(); 
        Outer.Inner inner = outer.new Inner(); 
        inner.print("Outer.new"); 

        inner = outer.getInner(); 
        inner.print("Outer.get"); 
    } 

    // 个人推荐使用getxxx()来获取成员内部类,尤其是该内部类的构造函数无参数时 
    public Inner getInner() { 
        return new Inner(); 
    } 

    public class Inner { 
        public void print(String str) { 
            System.out.println(str); 
        } 
    } 
} 

2.局部内部类

局部内部类,是指内部类定义在方法和作用域内。Thinking in Java给了两个例子:
定义在方法内:

public class Parcel4 { 
    public Destination destination(String s) { 
        class PDestination implements Destination { 
            private String label; 

            private PDestination(String whereTo) { 
                label = whereTo; 
            } 

            public String readLabel() { 
                return label; 
            } 
        } 
        return new PDestination(s);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Parcel4 p = new Parcel4(); 
        Destination d = p.destination("Tasmania"); 
    } 
} 

定义在作用域里:

public class Parcel5 { 
    private void internalTracking(boolean b) { 
        if (b) { 
            class TrackingSlip { 
                private String id; 
                TrackingSlip(String s) { 
                    id = s; 
                } 
                String getSlip() { 
                    return id; 
                } 
            } 
            TrackingSlip ts = new TrackingSlip("slip"); 
            String s = ts.getSlip(); 
        } 
    } 

    public void track() { 
        internalTracking(tru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Parcel5 p = new Parcel5(); 
        p.track(); 
    } 
} 

局部内部类也像别的类一样进行编译,但只是作用域不同而已,只在该方法或条件的作用域内才能使用,退出这些作用域后无法引用的。

3. 静态内部类(嵌套内部类)

静态内部类,就是声明为static的内部类。它不需要内部类对象和外部类对象之间的联系,就是说我们可以直接引用outer.inner,即不需要创建外部类,也不需要创建内部类。嵌套类和普通的内部类还有一个区别:普通内部类不能有static数据和static属性,也不能包含静态内部类,但嵌套类可以。而嵌套类不能声明为private,一般声明为public,方便调用。

4. 匿名内部类

有时候我为了免去给内部类命名,便倾向于使用匿名内部类,因为它没有名字。例如:

((Button) findViewById(R.id.start)).setOnClickListener(new Button.OnClickListen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Click(View v) { 
        new Thread()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 TODO Auto-generated method stub 
            } 

        }.start(); 
    } 
}); 

匿名内部类是不能加访问修饰符的。要注意的是,new 匿名类,这个类是要先定义的,看下面例子:

public class Outer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Outer outer = new Outer(); 
        Inner inner = outer.getInner("Inner", "gz"); 
        System.out.println(inner.getName()); 
    } 

    public Inner getInner(final String name, String city) { 
        return new Inner() { 
            private String nameStr = name; 

            public String getName() { 
                return nameStr; 
            } 
        }; 
    } 
} 

//注释后,编译时提示类Inner找不到 
/* interface Inner { 
    String getName(); 
} */ 

同时在这个例子,留意外部类的方法的形参,当所在的方法的形参需要被内部类里面使用时,该形参必须为final。这里可以看到形参name已经定义为final了,而形参city 没有被使用则不用定义为final。为什么要定义为final呢?在网上找到本人比较认同的解释:

这是一个编译器设计的问题,如果你了解java的编译原理的话很容易理解。 首先,内部类被编译的时候会生成一个单独的内部类的.class文件,这个文件并不与外部类在同一class文件中。当外部类传的参数被内部类调用时,从java程序的角度来看是直接的调用例如:

public void dosome(final String a,final int b){  
     class Dosome{
      public void dosome(){
          System.out.println(a+b)
      }
    };  
    Dosome some=new Dosome();  
    some.dosome();  
}  

从代码来看好像是那个内部类直接调用的a参数和b参数,但是实际上不是,在java编译器编译以后实际的操作代码是

class Outer$Dosome {  
  public Dosome(final String a,final int b){  
      this.Dosome$a=a;  
      this.Dosome$b=b;  
    }  
  public void dosome() {  
      System.out.println(this.Dosome$a+this.Dosome$b);  
  }
}   

从以上代码看来,内部类并不是直接调用方法传进来的参数,而是内部类将传进来的参数通过自己的构造器备份到了自己的内部,自己内部的方法调用的实际是自己的属性而不是外部类方法的参数。

这样理解就很容易得出为什么要用final了,因为两者从外表看起来是同一个东西,实际上却不是这样,如果内部类改掉了这些参数的值也不可能影响到原参数,然而这样却失去了参数的一致性,因为从编程人员的角度来看他们是同一个东西,如果编程人员在程序设计的时候在内部类中改掉参数的值,但是外部调用的时候又发现值其实没有被改掉,这就让人非常的难以理解和接受,为了避免这种尴尬的问题存在,所以编译器设计人员把内部类能够使用的参数设定为必须是final来规避这种莫名其妙错误的存在。

public class Outer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Outer outer = new Outer(); 
        Inner inner = outer.getInner("Inner", "gz"); 
        System.out.println(inner.getName()); 
    } 

    public Inner getInner(final String name, String city) { 
        return new Inner(name, city) { 
            private String nameStr = name; 

            public String getName() { 
                return nameStr; 
            } 
        }; 
    } 
} 

abstract class Inner { 
    Inner(String name, String city) { 
        System.out.println(city); 
    } 

    abstract String getName(); 
} 

注意这里的形参city,由于它没有被匿名内部类直接使用,而是被抽象类Inner的构造函数所使用,所以不必定义为final。而匿名内部类通过实例初始化,可以达到类似构造器的效果:

public class Outer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Outer outer = new Outer(); 
        Inner inner = outer.getInner("Inner", "gz"); 
        System.out.println(inner.getName()); 
        System.out.println(inner.getProvince()); 
    } 

    public Inner getInner(final String name, final String city) { 
        return new Inner() { 
            private String nameStr = name; 
            private String province; 

            // 实例初始化 
            { 
                if (city.equals("gz")) { 
                    province = "gd"; 
                }else { 
                    province = ""; 
                } 
            } 

            public String getName() { 
                return nameStr; 
            } 

            public String getProvince() { 
                return province; 
            } 
        }; 
    } 
} 

interface Inner { 
    String getName(); 
    String getProvince(); 
} 

5.内部类的继承
内部类的继承,是指内部类被继承,普通类 extents 内部类。而这时候代码上要有点特别处理,具体看以下例子:

public class InheritInner extends WithInner.Inner { 

    // InheritInner() 是不能通过编译的,一定要加上形参 
    InheritInner(WithInner wi) { 
        wi.super();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WithInner wi = new WithInner(); 
        InheritInner obj = new InheritInner(wi); 
    } 
} 

class WithInner { 
    class Inner { 

    } 
} 

可以看到子类的构造函数里面要使用父类的外部类对象.super();而这个对象需要从外面创建并传给形参。

本文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您发现有涉嫌抄袭侵权的内容,请联系:hwhale#tublm.com(使用前将#替换为@)

java内部类总结 的相关文章

随机推荐

  • 翻转n个硬币的问题

    今天去面试 面试官问了我这样一个问题 当时答的很近了 但是还差一点 最后还是被pass了 原题是这样 一堆硬币有n个 都是朝下的 翻转n次 第一次翻转能被1整除的 第2次翻转能被2整除的 第三次翻转能被3整除的 这样直到第n次翻转能被n整除
  • linux下查看磁盘分区,文件系统,磁盘文件系统的命令

    http www linuxsir org bbs thread214738 html 一 df 命令 xff1b df 是来自于coreutils 软件包 xff0c 系统安装时 xff0c 就自带的 xff1b 我们通过这个命令可以查看
  • Redis源码-数据结构之Adlist双端链表

    Redis的Adlist实现了数据结构中的双端链表 xff0c 整个结构如下 xff1a 链表节点定义 xff1a typedef struct listNode struct listNode prev struct listNode n
  • Redis源码-事件库

    网上看了很多Redis事件库的解读 xff0c 自己也研究了好几遍 xff0c 还是记录下来 xff0c 虽然水平有限 xff0c 但是进步总会是有的 网络事件库封装了Epoll的操作 xff08 当然是指Linux下的多路复用了 xff0
  • Redis源码分析-内存数据结构intset

    这次研究了一下intset xff0c 研究的过程中 xff0c 一度看不下过去 xff0c 但是还是咬牙挺过来了 xff0c 看懂了也就是那么回事 xff0c 静下心来 xff0c 切莫浮躁 Redis为了追求高效 xff0c 在存储下做
  • swift解析html

    最 近刚刚接触IOS开发 xff0c 在swift和OC之间纠结了很久 xff0c 不过对于一个java程序员来说 xff0c OC实在有些难以上手 xff0c 再看看swift xff0c 她就友好多了 xff0c 虽然现在大部分的App
  • 归并排序的迭代实现

    之前在另一篇文章中C 43 43 归并排序与快速排序详细分析了归并排序的递归实现 xff0c 但是会占用大量的时间和空间 xff0c 算法的效率低下 xff1b 使用迭代的方式代替递归的方式虽然比较难想 xff0c 但是会增大效率 如何写迭
  • java.lang.IllegalArgumentException异常解决

    在maven项目中测试代码的时候 xff0c 碰到java lang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 异常 xff1a 严重 Servlet service for servlet e3 manager in contex
  • Linux下的 command not found错误(解决方法)

    当我们在 Linux下执行一个命令时 xff0c 报 bash XXXX command not found xff0c 这和Windows是相同的道理 xff0c 都是环境变量惹的祸 xff0c 就是说你的 命令的 执行文件不在 usr
  • ubuntu18.04输入正确用户密码后黑屏并闪回登录界面解决方案

    过年离开实验室一会 xff0c 接了个向日葵远程控制 xff0c 连进来一不认识的 xff0c 然后工作站的cloudcompare打不开 xff0c 回来重启电脑之后开机一直循环登录界面 xff0c 没有办法进入任何一个用户的桌面 参考了
  • 小狼毫输入法的详细配置大全

    小狼毫输入法的详细配置大全 1 安装 在官网 https rime im download 下载并安装 这个路径有所有配置菜单的快捷方式 C ProgramData Microsoft Windows Start Menu Programs
  • 自我实现ArrayList

    面试者经常遇到集合类源码的问题 我们不求将所有的细节都记住 xff0c 但ArrayList与LinkedList比较 add get remove 扩容 及相关时间复杂度等核心思想要理解得一清二楚 ArrayList底层用数组实现 xff
  • 好博客要记录:JVM基础概念总结:数据类型、堆与栈、基本类型与引用类型

    JVM基础概念总结 xff1a 数据类型 堆与栈 基本类型与引用类型 Java虚拟机中 xff0c 数据类型可以分为两类 xff1a 基本类型和引用类型 基本类型的变量保存原始值 xff0c 即 xff1a 他代表的值就是数值本身 xff1
  • Future、FutureTask浅析

    Futurer多用于 耗时线程的计算 xff0c 主线程可以在完成自己的任务后 xff0c 再去查询该Future是否执行完毕并获取结果 他有一个回调函数protected void done xff0c 当任务结束时 xff0c 该回调函
  • 基于LinkedBlockingQueue源码自我实现阻塞队列

    LinkedBlockingQueue是一个阻塞的 线程安全的 由链表实现的双向队列 xff0c 和ArrayBlockingQueue一样 xff0c 是最普通也是最常用的阻塞队列 现基于LinkedBlockingQueue源码自我实现
  • AsyncTask原理详解

    在Android中 xff0c 异步执行是很重要的一块内容 xff0c 诸如网络请求 xff0c 大图片的加载 xff0c 等待等耗时操作都要在后台线程执行 xff0c 而这些操作又要通过UI线程来调用 xff0c 这样我们不得不需要通过异
  • LinearLayout和RelativeLayout的特殊属性

    Relativelayout属性 xff1a 属性名称描述android layout centerHorizontal水平居中android layout centerVertical垂直居中android layout centerIn
  • Activity launchmode和Intent flag详解

    学习安卓 xff0c 首先就要接触和学习Activity xff0c 想必大家在学习activity的过程中一定对activity的launchmode有过困惑 好在网络上关于activity launchmode的博客 解释一大堆 xff
  • 利用Canvas saveLayer手动绘制圆角View

    项目中包含了一个腾讯地图 xff0c 由于腾讯地图mapView不支持圆角背景 xff0c so决定自己画四个圆角view CornerView xff0c 覆盖在mapView上以实现圆角矩形的效果 要实现这样的效果 xff0c 需要重新
  • java内部类总结

    内部类是指在一个外部类的内部再定义一个类 类名不需要和文件夹相同 内部类可以是静态static的 xff0c 也可用public xff0c default xff0c protected和private修饰 xff08 而外部顶级类即类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