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计算机网络1】认识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大致模型(下)

2023-10-27

前言

       在上一篇我们主要介绍了有关计算机网络概述的内容,下面这一篇我们将来介绍有关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参考模型的内容。这一篇博客紧紧联系上一篇博客。

       这一篇博客主要内容是: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参考模型,主要是计算机网络分层结构协议接口服务的概念ISO/OSI参考模型和TCP/IP模型


【考纲内容】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参考模型

  1. 计算机网络分层结构;计算机网络协议、接口、服务的概念
  2. ISO/OSI参考模型和TCP/IP模型

【特别注意】 

       本章主要介绍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读者可以在理解的基础上适当地记忆。重点掌握网络的分层结构(包括5层和7层结构),尤其是ISO/OSI参考模型各层的功能及相关协议、接口和服务等概念。掌握有关网络的各项性能指标。特别是时延带宽速率吞吐量等的计算。

 一、计算机网络分层结构

1.1 体系结构

       先来认识一下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中的层次、各层的协议层间接口的集合层次结构以垂直分层模型来表示。除了在物理媒体上进行的是实通信之外,其余各对等实体间进行的都是虚通信对等层的虚通信必须遵循该层的协议

什么是实通信、什么又是虚通信呢?

  •        举个生动的例子,我要送一支笔送给某个人,当某个人拿到笔的时候,这样就是虚通信,因为不是我拿着笔送给某个人,而是通过快递的方式进行的。
  •        我将笔给快递员,快递员给分拣员,然后再通过高铁或飞机送到某个人的地方去,这就是实通信。

1.2 分层的意义和基本原则(但目前位置未涉及题目)

1.2.1 分层的意义

       两个系统中实体间的通信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为了降低协议设计和调试过程的复杂性,也为了便于对网络进行研究实现和维护促进标准化工作,通常对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进行分层的方式进行建模。

1.2.2 层次结构划分的原则

  1. 每层的功能应是明确的,并且是相互独立的。当某一层的具体实现方法更新时,只要保持上、下层的接口不变,便不会对邻居产生影响,可以采用最合适的技术来实现;
  2. 层间接口必须清晰,跨域接口的信息量应尽可能少;
  3. 层数应该适中。若层数太少,则造成每一层法协议太复杂;若层数太多,则体系结构过于复杂,使描述和实现各层功能变得困难;
  4. 各层之间界面自然清晰,易于理解,相互交流尽可能少;
  5. 保持下层对上层的独立性,上层单向使用下层提供的服务;
  6. 整个分层结构应能促进标准化工作

1.3 体系结构的特点

  1. 功能作为划分层次的基础;
  2. 第n层实体在实现自身定义的功能时,只能使用第n-1层提供的服务
  3. 第n层在向第n+1层提供服务时,此服务不仅包含第n层本身的功能,还包含由下层服务提供的功能
  4. 仅在相邻层间有接口,且所提供服务的具体实现细节对上一层完全屏蔽

1.4 概念理解

  1. 网络协议是按层次结构来组织的;
  2. 网络层次结构模型与各层协议的集合称为网络体系结构;
  3. 网络体系结构对计算机网络应该实现的功能进行了精确的定义
  4. 体系结构是抽象的,而实现是指能够运行的一些硬件和软件。

二、计算机网络协议、接口、服务的概念

2.1 协议

协议的概念:

  • 网络协议是为网络数据交换而制定的规则、约定与标准(就像是,快递公司发快递要在快递上面贴快递单号的作用一样,协议其实就是一种语言。)

协议的三要素:语义语法同步(时序)

  • 语义:用于解释比特流每一部分的意义
  • 语法:语法是用户数据域控制信息的结构与格式,以及数据出现的顺序的意义(相当于快递单上写有姓名,地址,联系方式固定的位置以及顺序。)
  • 同步(时序):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下面就来看一道关于时序的考试题目:

实体的概念:

  • 表示任何可发送或接收信息的硬件或软件进程

协议的功能:

  1. 协议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的集合
  2. 在协议的控制下,两个对等实体间的通信使得本层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
  3. 要实现本层协议还需要使用下层所提供的服务

2.2 服务

服务的概念:

  • 为保证上层对等体之间能相互通信,下层向上层提供的功能。(记住是单向的

2.3 接口(服务访问点)

接口的概念:

  • 接口是同一结点内相邻层之间交换信息的连接点。 

接口的功能:

  • 同一结点的相邻层之间存在着明确规定的接口,底层向高层通过接口提供服务
  • 只要接口条件不变,低层功能不变,低层功能的具体实现方法与技术的变化不会影响整个系统的工作。

服务访问点的概念:

  • 同一系统相邻两层的实体进行交互的地方,称为服务访问点SAP。服务访问点SAP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实际上就是一个逻辑接口

服务数据单元SDU的概念:

  • 层与层之间交换的数据的单位。

协议数据单元PDU的概念:

  • 对等层次之间传送的数据单位称为该层的协议数据单元PDU。
  • SDU可以与PDU不一样,例如,可以是多个SDU合成一个PDU,也可以是一个SDU划分为几个PDU.

2.4 协议与服务的概念是不一样的

  1. 协议的实现保证了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
  2. 本层的服务用户只能看见服务而无法看见下面的协议。
  3. 协议是“水平的”,即协议是控制对等实体之间通信的规则。
  4. 服务是“垂直的”,即服务是由下层向上层通过层间接口提供的。
  5. 上层使用服务原语获得下层所提供的服务。

服务原语是什么?

服务原语的概念:

  • 上层使用下层所提供的服务时必须与下层交换一些命令,这些命令在OSI参考模型中称为服务原语。

OSI参考模型将原语划分为4类:

  1. 请求。由服务用户发往服务提供者,请求完成某项工作
  2. 指示。由服务提供者发往服务用户,指示用户做某件事情
  3. 响应。由服务用户发往服务提供者,作为对指示的响应
  4. 证实。由服务提供者发往服务用户,作为对请求的证实

可能上面的解释会有一些懵,下面我们来用图形解释一下

三、ISO/OSI参考模型(七层)

       OSI的体系结构定义了一个七层模型,用以进行进程之间的通信,并作为一个框架来协调各层标准的制定;OSI的服务定义描述了各层所提供的服务,以及层与层之间的抽象接口和交互用的服务原语。下面我们来认识一下各层之间的功能:

3.1 物理层的主要功能

  1. 利用传输介质为通信的网络结点之间建立、管理和释放物理连接
  2. 实现比特流的透明传输,为数据链路层提供数据传输服务;
  3. 物理层的数据传输单元是比特

3.2 数据链路层的主要功能

  1. 在物理层提供的服务基础上,数据链路层在通信的实体之间建立数据链路的连接;
  2. 传输以“帧”为单位的数据包;
  3. 采用差错控制流量控制方法,使有差错的物理线路变成无差错的数据链路。

3.3 网络层的主要功能

  1. 通过路由选择算法(控制平面)为分组通过通信子网选择做适当的路径;
  2. 为数据在结点之间传输(转发,数据平面)创建逻辑链路;
  3. 实现拥塞控制网络互连等功能。

3.4 传输层的主要功能

  1. 向用户提供可靠的端到端服务
  2. 处理数据包错误、数据包次序,以及其他一些关键传输问题
  3. 传输层向高层屏蔽了下层数据通信的细节,是计算机通信体系结构中关键的一层。

3.5 会话层的主要功能

  1. 负责两个结点之间的传输链接,以便确保点到点传输不中断
  2. 管理数据交换。

 3.6 表示层的主要功能

  1. 用于处理在两个通信系统中交换信息的表示方式;
  2. 数据格式交换;
  3. 数据加密解密
  4. 数据压缩与恢复。

3.7 应用层的主要功能

  1. 应用程序提供了网络服务;
  2. 应用层需要识别并保证通信对方的可用性,使得协同工作的应用程序之间的同步;
  3. 建立传输错误纠正与保证数据完整性的控制机制。

四、TCP/IP参考模型(4层)

4.1 TCP/IP参考模型的发展

  • 目前使用的版本4,它的网络层协议一般记为IPv4;
  • 版本6的网络层IP协议一般记为IPv6(或IPng、IP next generation);
  • IPv6被称为下一代的IP协议

4.2 TCP/IP协议的特点

  1. 开放的协议标准;
  2. 独立于特定的计算机硬件与操作系统;
  3. 独立于特定的网络硬件,可以运行在局域网、广域网,更适用于互联网上;
  4. 统一的网络地址分配方案,使得整个TCP/IP设备在网上都具有唯一的地址
  5. 标准化的高层协议,可以提供多种可靠的用户服务。

4.3 网络接口层

  1. 参考模型的最低层,负责通过网络发送和接收IP数据报;
  2. 允许主机连入网络时使用多种现成的与流行的协议;
  3. 充分体现出TCP/IP协议的兼容性与适应性,它也为TCP/IP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4.4 网际层

  1. 相当于OSI参考模型网络层无连接网络服务
  2. 处理互联的路由选择流控拥塞问题;
  3. IP协议是无连接的、提供“尽力而为”服务的网络层协议

4.5 传输层

  1. 在互联网中源主机与目的主机的对等实体间建立用于会话的端到端连接;
  2. 传输控制协议TCP是一种可靠的面向连接协议;
  3. 用户数据报协议UDP是一种不可靠的无连接协议。

4.6 应用层

应用层协议主要有:

  • 文件传输协议   FTP
  • 简单邮件传输协议    SMTP
  • 域名系统    DNS
  • 超文本传输协议    HTTP
  • 地址动态获取协议    DHCP

五、五层结构

六、OSI参考模型与TCP/IP参考模型的比较

对OSI参考模型的评价:

  1. 层次数量与内容选择不是很好会话层很少用到,表示层几乎是空的,数据链路层与网络层有很多的子层插入;
  2. 寻址、流控与差错控制在每一层里都重复出现,降低系统效率;
  3. 数据安全性、加密与网络管理在参考模型的设计初期被忽略了;
  4. 参考模型的设计更多是被通信的思想所支配,不适合与计算机与软件的工作方式;
  5. 严格按照层次模型编程的软件效率很低

对TCP/IP参考模型评价:

  1. 在服务、接口与协议的区别上不很清楚,一个好的软件工程应该将功能与实现方法区分开,参考模型不适合与其他非TCP/IP协议族;
  2. TCP/IP参考模型的主机——网络层本身并不是实际的一层;
  3. 物理层与数据链路层的划分是必要和合理的,而TCP/IP参考模型没有做到这一点。

总结

       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计算机网络的概述,认识了计算机网络的分层结构,计算机网络的协议、接口、服务的内容,以及两个重要模型:OSI/ISO模型和TCP/IP模型,感谢大佬们的点赞和关注,我会更加努力地简化我的笔记。

本文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您发现有涉嫌抄袭侵权的内容,请联系:hwhale#tublm.com(使用前将#替换为@)

【基础计算机网络1】认识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大致模型(下) 的相关文章

  • 计算机网络(五)——应用层HTTP协议

    HTTP 文章目录 HTTP 1 HTTP协议是什么 2 HTTP协议格式 2 1请求包含信息 2 2响应包含信息 2 3请求响应格式 2 4模拟发送请求打印响应结果 2 5请求响应头中的Content 2 6模拟响应服务器 3 HTTP优
  • 接口测试总结

    第一部分 主要从问题出发 引入接口测试的相关内容并与前端测试进行简单对比 总结两者之前的区别与联系 但该部分只交代了怎么做和如何做 并没有解释为什么要做 第二部分 主要介绍为什么要做接口测试 并简单总结接口持续集成和接口质量评估相关内容 第
  • 数据包的传输过程详解及TCP沾包问题

    目录 TCP沾包问题 5个基本知识点 封装报文是从上层到下层 应用层 gt 传输层 gt 网络层 gt 数据链路层 gt 物理层 解封装报文是从下层到上层 数据包传输的过程中 源IP和目标IP不会变 除非遇到NAT SNAT或DNAT 源M
  • IP数据报的发送和转发过程

    IP数据报的发送和转发过程 源主机如何知道目的主机是否与自己在同一网络中 同一个网络中的主机可以直接通信 这属于直接交付 不同网络中的主机不能直接通信 需要路由器的中转 这属于间接交付 现假设主机C给主机F发送ip数据报 主机C将自己的IP
  • 第三方支付API支付宝支付申请流程 支付宝新老版本

    新版本 Maven 引入jar包
  • DNS使用TCP与UDP

    DNS同时占用UDP和TCP端口53是公认的 这种单个应用协议同时使用两种传输协议的情况在TCP IP栈也算是个另类 但很少有人知道DNS分别在什么情况下使用这两种协议 先简单介绍下TCP与UDP TCP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协议 提供可靠的数据
  • HTTP协议(下)

    前面我介绍了什么是HTTP协议 以及HTTP的协议格式 接下来我介绍一下如何使用代码构造出HTTP请求 以及在介绍一下HTTPS 目录 一 通过代码构造HTTP请求 1 基于HTML JS 1 1 基于form表单 1 2 基于ajax 2
  • 【王道·计算机网络】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基本体系

    一 计算机网络概述 1 概念 计算机网络是一个将分散的 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系统 通过通信设备与线路连接起来 由功能完善的软件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 简而言之 计算机网络就是一些互联的 通过通信链路互联互通 自治的计算机系统的集合 2
  • 【计算机网络】湖科大微课堂笔记 p38-40 以太网交换机的生成树协议STP、虚拟局域网VLAN概述和实现机制

    以太网交换机的生成树协议STP 如何提高以太网的可靠性 若出现了链路故障 则可能会无法通信 可以通过添加冗余链路提高以太网可靠性 但是 冗余链路可能会形成网络环路 可能会带来网络风暴 使得帧在网络中反复转发 分别成顺时针和逆时针 可以类比图
  • socket编程实现简单的TCP网络程序(下)

    socket编程实现简单的TCP网络程序 下 文章目录 1 封装TCP socket 2 TCP通用服务器 3 英译汉服务器 4 TCP通用客户端 5 英译汉客户端 1 封装TCP socket include
  • LWIP学习笔记(2)---IP协议

    IP首部 最高位在左边记为 bit 最低位在右边 记为31 bit 传输顺序 先0 7bit 在8 15bit 然后16 13 最后24 31bit 这种方式称为 big endian 也叫网络字节序 版本 ipv4 或 6 ipv6 首部
  • 计算机网络重点知识(期末考研复习)

    点个关注 更多精彩持续更新为考研和期末助力 一起加油 计算机网络 第一章 思维导图 概述 计算机网络的主要性能指标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 OSI RM模型 TCP IP 两种模型对比 第二章 思维导图 数据通信主要指标与信道极限容量 多路通
  • 期末备考 |《计算机网络》期末备考资料包来啦!

    写在前面 不知不觉又到了学期的末尾 不知道各位计算机er的 专业课复习得怎么样了呢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 备战期末 从今天开始 岛主将持续为大家更新 计算机期末备考资料 为同学们的绩点护航 今天岛主为大家带来的是 计算机网络 期末备考资料包
  • 【计算机网络概述】第一章:概论 1.3什么是网络核心

    学习目标 网络核心 电路交换 分组交换 电路交换与分组交换的区别 前言 上一篇文章学习了网络边缘 知道了主机和应用进程 端系统 是怎么接入网络核心中的 端系统的两种模式 客户端 服务器模式 对等模式 端系统中利用两种面向网络实施的服务 TC
  • 计算机网络---vlan、单臂路由、静态路由综合案例配置(命令版)

    基础命令 1 检查设备是否连通 ping lt 目标主机 gt 例 ping 192 168 1 1 拓展 ping t lt 目标主机 gt 将不断发送ping请求 直至手动中断该命令 ctrl c ping c 4 lt 目标主机 gt
  • 计算机网络基础——光模块(Optical Modules)基础知识介绍

    一 光模块的工作原理 光模块 Optical Modules 的工作原理是将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 或者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实现光纤通信中的光电转换和电光转换功能 具体来说 光模块主要由光电子器件 光发射器和光接收器 功能电路和光接口等部分组
  • 计算机网络基础——光模块(Optical Modules)基础知识介绍

    一 光模块的工作原理 光模块 Optical Modules 的工作原理是将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 或者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实现光纤通信中的光电转换和电光转换功能 具体来说 光模块主要由光电子器件 光发射器和光接收器 功能电路和光接口等部分组
  • 计算机网络 网络层下 | IPv6 路由选择协议,P多播,虚拟专用网络VPN,MPLS多协议标签

    文章目录 5 IPv6 5 1 组成 5 2 IPv6地址 5 3 从IPv4向IPv6过渡 5 3 1 双协议栈 5 3 2 隧道技术 6 因特网的
  • 什么是DLNA

    DLNA旨在解决个人PC 消费电器 移动设备在内的无线网络和有线网络的互联互通 使得数字媒体和内容服务的无限制的共享和增长成为可能 DLNA的口号是Enjoy your music photos and videos anywhere an
  • 2023 全球网络黑客常用攻击方法 Top10_top10攻击

    近几年 借助互联网产业发展的东风 网络黑产也迎来更加巅峰的状态 不论是从攻击效率 组织规模 亦或是收益变现能力 都在一天天变的成熟完善 根据艾瑞咨询 2020 年发布的 现代网络诈骗分析报告 全国黑产从业者已经超过 40 万人 依托其从事网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