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历所有点的最短路径python_图遍历算法之最短路径Dijkstra算法

2023-05-16

一、最短路径问题(shortest path problem)

最短路径问题是图论研究中一个经典算法问题,旨在寻找图中两节点或单个节点到其他节点之间的最短路径。根据问题的不同,算法的具体形式包括:

确定起点的最短路径问题,即给定起始节点,求该节点到其他剩余节点的最短路径,适合使用Dijkstra算法;

确定终点的最短路径问题,即给定终点,求其他节点到该终点的最短路径。在无向图中,该问题与确定起点的问题等价;在有向图中,问题等价于把所有路径方向反转的确定起点的问题;

确定起点终点的最短路径问题,即给定起点和终点,求两节点之间的最短路径;

全局最短路径问题,即求图中所有节点之间的最短路径,适合使用Floyd-Warshall算法。

常用的最短路径算法包括:Dijkstra算法,A

算法,Bellman-Ford算法,SPFA算法(Bellman-Ford算法的改进版本),Floyd-Warshall算法,Johnson算法以及Bi-direction BFS算法。本文将重点介绍Dijkstra算法的原理以及实现。

二、Dijkstra算法介绍

1. 算法概览

Dijkstra算法,翻译作戴克斯特拉算法或迪杰斯特拉算法,于1956年由荷兰计算机科学家艾兹赫尔.戴克斯特拉提出,用于解决赋权有向图的单源最短路径问题。所谓单源最短路径问题是指确定起点,寻找该节点到图中任意节点的最短路径,算法可用于寻找两个城市中的最短路径或是解决著名的旅行商问题。

问题描述:在无向图

中,

为图节点的集合,

为节点之间连线边的集合。假设每条边

的权重为

,找到由顶点

到其余各个节点的最短路径(单源最短路径)。

2. 算法描述

为带权无向图,图中顶点

分为两组,第一组为已求出最短路径的顶点集合(用

表示)。初始时

只有源点,当求得一条最短路径时,便将新增顶点添加进

,直到所有顶点加入

中,算法结束。第二组为未确定最短路径顶点集合(用

表示),随着

中顶点增加,

中顶点逐渐减少。

初始化:

只包含起点

包含

外的其他顶点。

中的距离为起点

到顶点的距离。若

相邻,则

中顶点

距离为

的边缘权重;若

不相邻,则

的距离为

;

更新

:从

中选出距离值最小的顶点

,并将顶点

添加至

;同时,从

中移除

更新

中顶点到起点

的距离:由于

中添加了

,利用

进一步更新

到其他顶点的距离,存在

的可能性;

反复迭代:重复第二步和第三步,直到遍历完所有节点。

3. 算法示例

以下图为例,对Dijkstra算法的工作流程进行演示(以顶点

为起点):

图1. 有权无向图G

注:

01)

是已计算出最短路径的顶点集合;

02)

是未计算出最短路径的顶点集合;

03)

表示顶点

到顶点

的最短距离为3

第1步:选取顶点

添加进

图2. 第1步

第2步:选取顶点

添加进

,更新

中顶点最短距离

图3. 第2步

第3步:选取顶点

添加进

,更新

中顶点最短距离

图4. 第3步

第4步:选取顶点

添加进

,更新

中顶点最短距离

图5. 第4步

第5步:选取顶点

添加进

,更新

中顶点最短距离

图6. 第5步

第6步:选取顶点

添加进

,更新

中顶点最短距离

图7. 第6步

第7步:选取顶点

添加进

,更新

中顶点最短距离

图8. 第7步

三、Dijkstra算法的R及Python软件实现

1. R实现Dijkstra算法:igraph包中shortest.paths函数

示例:node编号1-7分别代表A,B,C,D,E,F,G

require(igraph)

graph_matrix

"node x1 x2 x3 x4 x5 x6 x7

1 0 12 NA NA NA 16 14

2 12 0 10 NA NA 7 NA

3 NA 10 0 3 5 6 NA

4 NA NA 3 0 4 NA NA

5 NA NA 5 4 0 2 8

6 16 7 6 NA 2 0 9

7 14 NA NA NA 8 9 0

", header=T))

nms

mat

colnames(mat)

mat[is.na(mat)]

# create graph from adjacency matrix

g

# Get all path distances

(s.paths

(s.paths

(s.paths

1 2 3 4 5 6 7

1 0 12 22 22 18 16 14

2 12 0 10 13 9 7 16

3 22 10 0 3 5 6 13

4 22 13 3 0 4 6 12

5 18 9 5 4 0 2 8

6 16 7 6 6 2 0 9

7 14 16 13 12 8 9 0

(s.paths

1 2 3 4 5 6 7

4 22 13 3 0 4 6 12

2. Python语言实现Dijkstra算法:networkx 模块

示例:

from dijkstar import Graph, find_path

graph=Graph()

graph.add_edge(1,2,{'cost':12})

graph.add_edge(1,6,{'cost':16})

graph.add_edge(1,7,{'cost':14})

graph.add_edge(2,3,{'cost':10})

graph.add_edge(2,6,{'cost':7})

graph.add_edge(2,1,{'cost':12})

graph.add_edge(3,2,{'cost':10})

graph.add_edge(3,4,{'cost':3})

graph.add_edge(3,5,{'cost':5})

graph.add_edge(3,6,{'cost':6})

graph.add_edge(4,3,{'cost':3})

graph.add_edge(4,5,{'cost':4})

graph.add_edge(3,5,{'cost':5})

graph.add_edge(3,6,{'cost':6})

graph.add_edge(4,3,{'cost':3})

graph.add_edge(4,5,{'cost':4})

graph.add_edge(5,3,{'cost':5})

graph.add_edge(5,4,{'cost':4})

graph.add_edge(5,6,{'cost':2})

graph.add_edge(5,7,{'cost':8})

graph.add_edge(6,1,{'cost':16})

graph.add_edge(6,2,{'cost':7})

graph.add_edge(6,3,{'cost':6})

graph.add_edge(6,5,{'cost':2})

graph.add_edge(6,7,{'cost':9})

graph.add_edge(7,1,{'cost':14})

graph.add_edge(7,5,{'cost':8})

graph.add_edge(7,6,{'cost':9})

cost_func = lambda u, v, e, prev_e: e['cost']

find_path(graph, 4, 7, cost_func=cost_func)

找到D(4)到G(7)的最短路径:

PathInfo(nodes=[4, 5, 7], edges=[{'cost': 4}, {'cost': 8}], costs=[4, 8], total_cost=12)

参考资料:

本文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您发现有涉嫌抄袭侵权的内容,请联系:hwhale#tublm.com(使用前将#替换为@)

遍历所有点的最短路径python_图遍历算法之最短路径Dijkstra算法 的相关文章

随机推荐